“互联网+”让“脸生干部”变“脸熟”

 

  不大熟悉基层、基本不懂群众,虽然工作辛辛苦苦,但在群众看起来又是衙门作风。目前,部分基层“脸生干部”成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掣肘,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探索。2015年起,福建省妇联以问题为导向,开展“妇联上网工程”,通过构筑线上线下互动的互联网,以群众为中心,让群众当主角,利用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,过多年的实践,福建省妇联变成了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造访的“娘家”。
 
  近年来,尽管全国各地采取不少措施推动干部深入基层,“干部不了解群众,群众不了解干部”的“脸生干部”现象仍存在。这不仅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,更影响了干群之间的“雨水情谊”。福建省妇联“妇联上网工程”的创新举措充分运用了“互联网+”的思路,通过构筑线上线下互动的“妇联网”,开辟了一条网上群众路线新路径,有效杜绝了“脸生干部”现象的出现。通过互联网,实现了干部由“脸生”到“脸熟”的转变。
 
  在笔者看来,为了和人民群众更好地面对面、心贴心、手牵手,利用“互联网+”的形式进行基层调研,注重线上和线下工作相结合,并坚持落实下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机制,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形式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,“全面增强执政本领,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,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。”然而,如何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服务人民群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落实群众工作路线,创造性推进工作,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经成为了我们现阶段基层工作的发展趋势。
 
  据此,笔者认为,首先可以利用“互联网+”面向群众,搭建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。为改变一些群众对理论宣传高高在上空洞说教的认识,贴近市情民意,这样不仅可以深入基层群众,更有效的传达理论热点,还能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。其次,随着“互联网+”的深入人心,可以逐步构建起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乡镇街道的网络体系,实现理论宣传网络全覆盖。最后,广大群众也可以适应媒体融合的新时代,只要打开报纸、广播、手机、就可以更好地增进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。也可以推动基层宣传和网络发展新方向。
 
  广大基层政府机构要立足基层建设,广泛整合“互联网+”资源力量,提高群众工作水平,紧贴基层需求,充分发挥“互联网+”的功能和作用,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
上一篇:对话51VR CEO李熠:趁VR“寒冬”争做行业第一

下一篇:踩红线遭封杀 德网红:在台湾看到中国没有实现的自己